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台湾サーフトリップに一緒に行きませんか?



今年の11月頃、台湾にサーフトリップに一緒に行きたい人はいませんか?仙台空港から直行便で行きます。今回は僕がガイドします。
台湾は冬がサーフィンのベストシーズンです。11月だと、ほぼ毎日胸 から頭ぐらいは波があります。水も温かいので、タッパーか長袖のスプリングで大丈夫だと思います。おいしい食べ物や珍しい食べ物もいっぱいあります。例えば、小籠包や臭豆腐です。(笑)もちろん台湾ビールもおいしいです。興味がある人は声をかけて下さい。


臭豆腐です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2014 SUP 比賽心得

那天作了日本國內衝浪雜誌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題是問「最喜歡的日本衝浪選手是哪位?」。想了一下,發現自己不管是日本或是國際上的知名選手,還真的沒有特別喜歡的。影片上那些在浪壁上討生活的職業選手,出神入化的技術讓人看的嘖嘖嘖之外,其實一點都不吸引我,因為那感覺就很遙遠且相當不真實。
『衝浪選手』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去年比賽時遇到的大魔王—本橋政治先生。本橋政治在日本的SUP和Windsurf比賽中拿過多次優勝,也一直活躍於Waterman League所舉辦的SUP world tour的比賽(wave),是唯二的日本選手之ㄧ。小編在打這篇文章時,他正在Hawaii Sunset beach站的比賽奮鬥中。會有這麼深刻的印象是因為曾和世界級的他同場交手過,看著他在我眼前所展現出的精神、體能、和技術等等,著實讓我感到十分訝異,原來這就是所謂的"衝浪選手"!!跟大家分享一下當時比賽之後當下所寫的筆記這樣。

PS.本橋政治個人網站


             (     分     隔     線     )
--------------------------------------------------------------------------------------------------------------------------

時間:2014/8/9
地點:千葉、一宮海岸
當日海況:強on shore,浪都斜斜、碎碎的。

這次很幸運比了三輪,想起第一次去比賽時,熬夜開了9個半小時的車,結果第一輪15分鐘分就結束的窘境真是好太多了。
比賽的浪點以外海的消波塊為分界點,分為AB兩區,右邊為A區,左邊為B區。(如圖)A區的右邊是堤防,所以那邊的浪況比B區好太多了。而B區的浪況受到風的影響,加上消波塊附近所形成的暗流,讓B區的困難度提高了許多。而我三輪的比賽竟然全部都是在B區進行!!

outside的消波塊右側為A區,左側為B區



Round 1:
使用Fanatic All Wave 8'6''搭配三舵。(略稱AW)
一直以來都是用單舵來玩AW,但當下海況不佳、海面撩亂,為求穩定,所以用了許久沒有用的三舵組合。而剛拿到手的新板子--Pro Wave 7'6'',也是擔心用它可能會追不到浪因此而捨棄。同場的其他選手仍是使用小板出賽,其實讓我有點訝異。第一輪四個人比,取前兩名晉級。有兩名選手沒有下到浪,所以我就很幸運地以分組第一晉級。此時體力已消耗一大半,剩餘60%。

Round 2:(32強)
使用AW搭配單舵。
這次使用單墮是因為,在第一輪下浪時覺得三舵的組合太不習慣,所以換回較熟悉的單舵組合。而此時海象也越來越差,加上體力大幅下降,在嘗試round house cutback和lip都沒能完成,也沒能發揮出平時的水準,但裁判意外給的分數還算不錯,很幸運地以0.07分的差距贏了第三名。此時體力剩餘20%。

Round 3:(16強)
使用Pro Wave 7'6''搭配三舵。
這輪遇到的對手個個都是職業選手來著:SUP World Tour正規賽等級的本橋政治、Starboard日本的Team rider小林悠馬、職業風浪板選手的福島英彥。剛看到名單時,我想說應該是卡關上不去了,所以就用小板來拼看看,而這也是我第一次用如此小的板子(7'6''/80L)。比賽剛開始經過三分鐘之後,我就已經體力耗盡,雙腳一直抖、一直摔、然後一直追不到浪,眼看情況不妙,我就自己一個人到inside等浪。在雙腿發抖之際,我親眼看見世界級的本橋選手從外面的浪頭下了一道扎扎實實的好浪,然後做出跟DVD差不多程度的表現,我心裡OS著:幹!這太厲害了啦,都給你玩就好。此時我仍然在inside試圖努力站穩、追浪,掙扎許久之後,好不容易下了兩到浪,但其中一道是鳴聲響起之後的2秒才下,所以分數沒能被採計,結果就只有拿到一道浪的分數(如右圖),若是第二道有被採計的話,應該是能夠晉級semi-final的,可惜啊(捶心肝)。此輪的分數來看,本橋拿到15.93的分數還超過了另外三位選手的加總,即可明顯的看出層級上的落差。

Round 3 score

這次試用競技的角度來參與比賽,所以學習到的東西跟之前觀摩性質的心態較為不同。
總結:
  1. 參加任何競技運動,所有的基礎條件都是建立在體能上面。
  2. 觀察決賽的四名選手,出浪區和追浪時的滑水頻率、強度都相當高,遠比我好太多了,因此我覺得即使有神兵利器的裝備,基本的體能未達一定程度的話,其實也沒用。
  3. 在相同環境條件下競技,我覺得職業選手最厲害的地方在於:海況的適應能力以及下浪後對浪況馬上能做出適當的判斷。能有如此深厚的實力,我相信這也是因為他們從事多樣性水上活動,加上長年累積出的經驗和能力,也是他們能夠勝出的關鍵。
  4. 以前總覺得看影片中那些PRO凹來凹去的技術自己總有一天也可以做得到,到經過這次比賽後真的開了眼界,也實際體驗到自己的層級和PRO們真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自己也不可能達到那樣的水準,因為他們花很多時間在訓練、到各種不同的浪點練習,這樣的訓練方式對於每週只能下水ㄧ兩天的人來說,根本是不可能超越的。
  5. 以目前自己的程度來說,在這樣的海礦下競賽對我來說相當具有挑戰性,但若是這對一名立志成為競技型的選手來說,是絕對不能當作藉口,因為大家都是在同樣的海洋上接受考驗。